張玉甫 本報記者 董偉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10日01版)
  “1斤紅薯5毛錢,3斤紅薯出1斤澱粉,製成粉條1斤能賣6塊多。”眼瞅著100多畝紅薯賣不上好價錢,馬偉國又開始“折騰”了。
  在鄉親眼中,馬偉國是個不安分的孩子。這個出生在豫東龍湖湖畔的85後,總是大家議論的焦點——15歲就考上西安交通大學,成為村裡人眼中的神童;大學畢業才3年,就辦公司開汽車;關掉生意紅火的公司,竟然拿出全部積蓄在村子里挖坑蓋棚種起了菜。最近,他正籌劃貸款2000萬元,建設一座大型的保鮮冷庫。
  雖然總是被議論,但馬偉國的每一個決定都不是一時頭腦發熱。
  2006年,馬偉國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市場營銷專業,畢業後留在西安3年,先給一家文化傳媒公司打工,月薪5000多元,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代理一個啤酒品牌,經營狀況良好。2009年上半年的一次山東壽光之行,他看到蔬菜之鄉的農民開著豪車種菜後,興奮不已:能否把壽光的大棚複製回河南淮陽縣的老家?
  回到西安後,馬偉國從多個渠道收集了相關資料,並把家鄉的現有條件和市場情況考察了一遍,多角度論證把溫室大棚“克隆”回家鄉的可行性。2009年7月,馬偉國帶著幾萬元的積蓄,開著二手吉普車,離開西安直奔家鄉。
  “不是在西安開公司嗎,咋回來了?”“人家都往外考,本來想走出農村,怎麼又回農村了?”“是不是在外面犯了事兒逃回來躲債?”……馬偉國回家種菜的消息引起人們議論紛紛。
  不只被村裡人指指點點,馬偉國還遭到父母的反對。“父親說我簡直是瘋了,從小就不讓人省心!把我狠狠訓了一通,然後摔門而去。母親也好言相勸,勸我別瞎折騰了!”面對質疑,馬偉國沒有辯解。他明白,要想乾成這件事,必須爭取家人和親戚的全力支持。馬偉國動員他們去壽光看看,眼見為實,“後來儘管父親仍然忐忑不安,但還是賣掉了支撐全家人生活的養豬場”。
  終於,馬偉國在村東頭建起了7個溫室大棚。可是,付出了努力,馬偉國卻沒能等到收穫。就在別人的蔬菜都搶在年前高價上市時,馬偉國的地下大棚卻遲遲不見動靜。一心要返鄉乾大事兒的馬偉國,第一年就讓全家人只能吃饅頭鹹菜過年。
  馬偉國既自責又著急,他翻出自建棚以來所有的記錄,每天都給壽光的技術員打電話,沒日沒夜地鑽研。在馬偉國的精心打理下,春節一過,地里的蔬菜還沒拿出去賣,就在家門口被搶了個精光。
  “播種時間太晚,又遇上極寒天氣,種苗只是延遲了生長,過年後,天氣回暖,棚里的果子就一股腦兒全蹦了出來。”馬偉國把所有次品都挑出來,只賣好的,不僅抓住了回頭客,還在圈內贏得了口碑。
  賺到錢後,馬偉國在2011年又繼續投入資金,新建了6個大棚。靠著這13個大棚,馬偉國年收入上百萬元。
  “按說是該歇歇了。”可馬偉國竟然又“口出狂言”:要去銀行貸款一百萬,再免息借給村裡人蓋棚,讓大家都富起來。
  說乾就乾,他幫鄉親們墊資100萬元,帶領大家建起一百座地下大棚。雖然他墊的100萬元至今沒能收回,自己還要幫鄉親支付利息,可這件事讓馬偉國收穫了信任,成為當地鼎鼎有名的“蔬菜哥”。
  馬偉國頂住壓力,鍥而不捨返鄉創業,並帶領鄉親們致富的故事,不僅讓他先後被授予市縣兩級“五四”青年獎章獲得者、“五一”勞動獎章獲得者,還打動了淮陽縣統戰部原副部長朱志凌。
  他擔任了馬偉國的顧問,為馬偉國協調貸款600多萬元。眼見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,近萬畝蔬菜的銷路成了當務之急。朱志凌向馬偉國建議:“要控制合作社種植規模,擴大外聯基地,通過承接學校、外來訂單、市區直銷店等多渠道進行銷售。”
  由於沒有保鮮的冷庫,很多大訂單不敢接,在朱志凌的協調下,馬偉國爭取來2000萬元的貸款,一座大型冷庫又將建設。
  如今,淮陽縣東郊馬偉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已經從最初的7個大棚,變成千畝連棚。馬偉國註冊成立的新生農業合作社,社員已達1000多戶,涵蓋淮陽、鄲城、西華等縣的十多個鄉鎮。
  談起馬偉國,朱志凌感慨:“從‘種菜哥’到‘賣菜哥’,這個西安交大畢業回鄉創業的大學生,用青春的熱血、知識和汗水,樹立起了85後青年的形象!”  (原標題:馬偉國:名牌大學畢業的“蔬菜哥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u87vunet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